2024年4月23日 
星期二
首  页 | 领导题词 | 品牌展台 | 领导机构 | 期刊纵览 | 学术交流 | 院士天地 | 军事科技 | 创新方法 | 科协八大
双创活动 | 创新成果 | 讲比活动 | 创新人物 | 科技对接 | 品牌范例 | 特别报道 | 科学前沿 | 科技园区 | 科协动态
双创专刊 | 两会报道 | 讲比专栏 | 奇思妙想 | 封面故事 | 封底报道 | 广告索引 | 热点聚焦 | 看 中 国 | 视频在线
 征稿通知

 全“讲、比”组办发〔2014〕11号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服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讲理想、比贡献,奋力实现中国梦”活动(以下简称“讲、比”活动)深入开展,营造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良好氛围,全国“讲、比”活动领导小组(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国科协)决定对2013-2014年度在企业开展“讲、比”活动中有突出贡献、有示范作用、辐射性强的先进集体、创新团队、创新标兵和优秀组织者进行评选表彰。根据《全国“讲、比”活动表彰... >> 详细

  理事风采 >> 详细
 征稿通知
关于2013-2014年度全国“讲理想、比贡献,奋力实现中国梦”活动先进集体、创新团队、创新标兵和优秀组织者入选名单公示的通知

 全“讲、比”组办发〔2014〕11号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服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讲理想、比贡献,奋力实现中国梦”活... >> 详细

投稿方式
电话: 010-68455696 010-68457597
地址: 海淀区阜成路115号丰裕写字楼E座
信箱:kj7597@126.com
邮编: 100142
联系人: 马铭阳
  战略合作 >> 详细
中国艺术品交易平台
 
首页 >> 封底报道
封底报道

2010/6/1
生物安全国门守护者
——访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动植物检疫研究所所长朱水芳

本刊记者/杨波 庞贝

朱水芳所长在转基因检测实验室

朱水芳所长在转基因检测实验室



        国家安全在通常意义上指国家的领土和主权不受侵犯,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别样的方式守护着国家生物安全的国门,他们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国门卫士,他们为我国的生物安全筑起了一道长城。朱水芳就是这群人的特殊代表。

        较量

        唐诗有云:“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长期以来,红酒以它的醇美芬芳一直为人称道。近年来,随着国人对于红酒养生的认识,对于葡萄酒的需求出现大幅度增长,导致我国对于葡萄苗的需求也日渐增加,作为葡萄酒故乡和葡萄苗出口大国的法国就成为我国引进葡萄苗的重要产地,因此法国人对于葡萄苗出口的重视程度也非常之高。
        2000年,法国出口中国的葡萄苗却在接受检疫时遭遇挫折,这让一向以傲慢著称的法国人十分恼火。
        当时,朱水芳和他的同事们在利用分子生物学的办法对法国进口的葡萄苗进行抽样检疫时,发现了其中含有番茄环斑病毒、烟草环斑病毒等中国进境植物检疫一类和二类危险性有害生物,如果不对此加以控制,将会对中国果树产业造成严重危害,后果不堪设想。

朱水芳所长在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指导工作

朱水芳所长(左二)在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指导工作


        中方将这一检测结果通报法方,立即遭遇强烈反弹,法国大使馆甚至出面抗议我检验检疫部门对有病葡萄苗木进行的检疫除害处理。在他们看来,在检验检疫领域技术和设备都比不上自己的中国人怎么会检出他们没有检出的病毒呢?一旦这一检测结果成立,影响到的将是整个法国葡萄种苗出口,因此,法方立刻派这一领域里最资深的专家到中国来交涉此事。
        法国专家刚来到检验检疫局时,态度倨傲,他自恃作为这一领域的顶尖专家,一定能够做出比中国质检人更权威的结论。他不相信中国人具备分子检测能力和设备。
        这时候,作为中法谈判的中方首席谈判专家,朱水芳不卑不亢将我们的原始实验材料、检测报告一一呈现,并同意实验结果可经世界任何实验室复核。在确凿的事实面前,法国专家一改傲慢态度,口气终于软了下来。最后,具有科学家情操的法国专家不由连连赞叹:“中国人做得真漂亮,你们的检疫技术很先进,结果也很可靠,你们有些技术我的实验室还没有。”
        朱水芳说,“这不只是一项技术高低的较量,更是一场为维护国家尊严进行的战斗。”
        当法国专家说出“所有中法葡萄的检疫以中国技术为标准”这句话时,这场较量最终完美收尾。
        根据这一检疫结果,检验检疫部门立即对大批有病苗木进行了及时的检疫除害处理,有效防止了这起外来生物对中国农业的重大损害事件。同时,这一检测结果,也确立了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生物检验检疫领域的核心地位。
        长期以来,以朱水芳为首的检验检疫人,就是在这样一场场较量中,守卫着生物安全的隐形国门。

朱水芳所长参加中印出口杂交水稻技术谈判

朱水芳所长参加中印出口杂交水稻技术谈判

        国门卫士

        外来生物是指发生于正常分布区域以外的物种;外来有害生物是指对生态体系、环境及其他物种有破坏作用的外来生物。资料显示,外来生物入侵中国的途径主要为三种:人为引入、自然传入和人类的活动而无意传入。据环境科学院专家调查统计:传入中国的外来生物39.6%属有意引种传入,49.3%是随人类活动(主要形式为贸易、交通、旅游等)而无意传入,只有11.1%是由于风或物种迁徙等自然原因越境传入的。
        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对外贸易依存度快速增加,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技术引进和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经济社会要求的快速通关与外来有害生物边境有效防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有关报告曾经指出,生物入侵每年给世界各国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在4000亿美元左右。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日益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全世界还没有任何国家有一个完整有效的解决方案。在这一背景下,质检水平与能力的高低就显得十分重要。
        防范外来生物入侵是一个全球性课题。在当今社会,闭关锁国已不可能,因此,如何在保证正常的对外贸易流通基础上把守好国门安全,是对中国质检人提出的全新考验。它要求的不仅是一颗忠诚的心,还要有高水平的技术能力来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消费者权益,消除技术壁垒,维护国家利益。

技术交流

技术交流

了解进口水果检疫情况

了解进口水果检疫情况


        在我国对外贸易额快速增加的背景下,以传统的检验检疫方法来检测,时间长、效率差,势必对国际贸易流通造成影响。朱水芳到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后,率先将分子生物学方法引入检验检疫领域,使我国检验检疫技术在技术方法和研究对象上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传统方法检测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工作量,现在只需几个小时。同时,朱水芳还在全国质检领域引入了远程诊断鉴定系统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使我国检验检疫从监测到防控都有较大突破,也使我国的检验检疫技术能力接近世界领先水平。
        “十一五”期间,中国鉴定出的外来生物批次每年都以20%~25%的速度增加,证明了我国检验检疫能力的增强。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重大疫情,避免了重大经济社会损失。
        以2008年为例,全国口岸进境植物检疫截获有害生物达2856种、22.86万批次,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近159种,15372批次。有害生物的大量截获实实在在地说明中国边境口岸安全防线对防止外来有害生物传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同时说明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十分严峻,任务非常繁重,责任重大,国门卫士朱水芳们任重道远。

        转基因检测体系

        近20年来,生命科学发展迅速,由于其孕育着巨大的希望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西方国家在1990年还没有正式种植转基因作物,到了1999年种植面积已达4000万公顷。“转基因”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多个国家环境和健康的中心议题,它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分裂着大众的思想阵营:赞同它的人认为科技的进步能大大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而畏惧它的人则认为科学的实践已经走得“太快”了。
        对于转基因生物,各国政府都持观望态度,在技术因素之外,还有生态健康和社会伦理等因素需要权衡。虽然各国目前已经试种的转基因植物超过4500个品种,可是获得政府批准上市的品种仅40个,不到1%。
        相关资料显示,自1996年全球首例商品化转基因番茄在美国问世以来,全球出现了100多起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食品安全、非法入境等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自2000年开始,欧盟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建立了转基因市场准入和标识管理制度。
        如何应对转基因生物,这是对我国质检人的一项巨大考验。
        2001年,我国也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要求对进出境GMOs进行监管,但我国缺乏技术执法能力,如不尽快建立和完善GMOs检测系统,将可能导致我国每年数百亿美元的产品出口全面受阻,数千万吨未获得许可的进口转基因大豆、油菜、玉米也将对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生态环境带来安全隐患。
        关键时刻,朱水芳带着对转基因产品检测的深刻认识和极大兴趣,主持了国家转基因技术与产业化重大专项“国家转基因产品检测实验室和转基因植物检测方法体系的建立”,组织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攻关。
        要解决的问题千头万绪,最基本的问题是首先要判定是不是转基因、属于哪种转基因,所以必须要解决内源参照基因设立和物种鉴定、边界序列的破译和品系鉴定等问题,任务艰巨。
        经过7年的系统研究,“转基因植物产品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最终走向成功,项目组制定了总体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转基因检测技术体系,为我国各级执法部门实施转基因产品和转基因食品的标识管理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平台,并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转基因检测实验室,使我国在转基因品系检测技术研究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一个人就有几万种基因,生物界基因的数量之多也就可想而知,而且基因转来转去,数量更大,一个产品中一点外来的基因都没有也不可能,这就存在一个转基因允许量的问题。以朱水芳为第一完成人建立的这套转基因检测体系,运用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不仅解决了转基因生物的定性研究,而且在定量研究的问题上有所突破。从而提高了检测的范围和效率,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的准确率,降低了误解误判率。
        由于该体系突破了诸多方面的技术瓶颈与要求,体现了中国质检部门的科技创新能力,因此在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中荣获二等奖。目前,转基因产品检测技术已应用到中国农产品出口检测中,为产品出口提供了技术保证。中国已通过该标准对500亿美元以上的出入境农产品进行了大规模转基因检测,成功应对了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农产品进行转基因检测的要求,打破了国际上利用转基因问题对中国设置的贸易技术壁垒。

        芬芳科研路

        朱水芳1963年出生在人杰地灵的湖南省双峰县,1983年从湖南农业大学毕业获植物保护专业学士,1986年从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毕业后,他被分到农业部的植物检疫实验室工作。1989年9月至1991年2月期间,被国家公派赴澳大利亚Adelaide大学进修分子病毒学;1992年11月至1996年9月,又被国家公派赴美国农业部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做博士论文。
        在国外学习期间,朱水芳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和科研上的天分,取得了多项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两项至今仍令他倍感自豪:一项是虽然已有近80年的历史,但一直不清楚病原的美国“兰霉花叶病”;另一项是被国际病理学年鉴称为百年不解之谜的世界性难题的“芒果畸形病原”。这两项世界难题,朱水芳在研究中均有突破性进展,并获得了国际病毒学会分类委员会的认可。
        在国外的研究经历,使他开阔了眼界,了解到这个领域最前沿的动态,而取得的成就也使他树立了信心,敢于挑战科研难点。用朱水芳自己的话说,“在科研方面,我基本上入门了,能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现一些新的东西,解决检验检疫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这些成绩也让他认识到,中国人只要有魄力有胆识,敢于挑战新领域,凭着勤奋刻苦的钻研精神,是能够在学术研究上有所建树的。
        因为有这样优异的科研成果,朱水芳在回国时受到国外研究机构的极力挽留,他谢绝了这些邀请,回到祖国的怀抱,希望能够为国家的科研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自1996年以来,他先后主持、参加完成了11项国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发表论文90余篇、主编专著2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8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
        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多年,朱水芳深知科研道路的艰辛,同时对于科研工作如何进行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在他看来,科研工作要想出成果必须要有长期的积累、大量投入和稳定的环境,在这方面,我国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对比一下美国社会公益科研的情况:美国仅国土安全部就有17万多人,美国政府各部门宏观决策和技术支撑研发单位都列入了公务员待遇序列。由此不难看出我们的差距。
        对于此种情况,朱水芳认为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应将国家院所建设、科技宏观政策、体制机制等作为重点工作。国家科研规划一定要有前瞻性,而不能急功近利,等到出了重大问题才重视和投入,不能让科研老是跟着问题走、总是晚一步!检验检疫领域事关国家经济安全、人及动植物健康、生态安全等国家重大公共安全问题,但“十一五”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该领域各种重大恶性事故事件不断发生,在客观上要求科技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
        对于我国目前大力提倡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朱水芳认为,这不仅是科技领域的重大事件,也是我国文化领域建设的大事,特别是将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将企业需求与科学研究工作结合起来,很好地解决了产业科研立项问题,但国家更要重视公益科技的投入和立项机制,将国家公益研究院所,真正建设成国家在各公益领域内的科技支撑堡垒。
        十多年来,朱水芳带领检验检疫人员参加了国家及质检总局中长期规划研究,重点研究国家生物安全、检验检疫安全及国家经济安全重大战略问题及布局,积极呼吁构建我国外来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和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并在该领域内做出了重要贡献,解决了质检工作中多项重大技术难题,多次发现重大疫情和新病原等。他们以切切实实的行动,构建起生物安全的保护屏障,忠诚守护着我国的生物安全。

返回上一页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新华网 光明网 中国科技网 看中国
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东北林蛙生态研究院 云南威鑫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中康韦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
                        《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342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88
电话:010-68457597 传真:010-68475677 邮编:100142 邮箱:kj7597@126.com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15号丰裕写字楼E座二楼
Copyright©2003-2016 Kjcxp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网络中心--技术支持